好的关系,都自带分寸感
作者:fywxf 日期:2019-03-10
前几天和朋友参加了一场婚礼,新郎是我们的大学同学。当我们正兴致勃勃地看新郎和新娘喝交杯酒时,坐在朋友旁边的陌生阿姨突然小声问她:“有男朋友了吗?”
“还没有呢。”
“年龄到了,该找了,一定要找有房子的,这样将来能省好多事儿。这都是经验,为你好。”那个阿姨一脸的自信。
朋友“嗯”了一声,就把脸扭过去,往我坐的方向挪了挪,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。可那个阿姨依旧不依不饶:“哎呀我跟你说,你现在26岁是吧,过了这个年纪就不好找对象了,趁着这两年赶紧找,听我的。”
朋友觉得很尴尬,笑了笑,然后拉着我坐到了别的桌子。
“我是为你好”这句话几乎已经成了聊天终结的必杀技,而且伴随着我们升学、择业、辞职、找对象、结婚生子的每一个选择。每当遇见岔路口的时候,就会听到无数个“为你好”的建议。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像是:你所有的选择都是错的,你必须听我的。
有一档综艺节目专门讨论过“我是为你好”这句话有没有道理。
一位嘉宾在节目中说:做一个善良的人,对别人好,这很棒,但不必去证明你的善良,时间自然会证明。
很多人觉得说“我是为你好”是苦口婆心,其实给身边人建议的时候,直接分析利弊就好。加上“我是为你好”这几个字,往往显得自己站在“绝对正确”的高地,剥夺了对方试错的权利。这种做法,有时跨越了人际交往的边界。
关系再亲密,分寸也不可失。自以为熟、跨越边界,反而容易生嫌隙。
之前热播的电视剧《欢乐颂》中,安迪的办事风格一直可圈可点。面对邱莹莹和应勤的感情危机,以仗义出名的曲筱绡直接在地下停车场暴打应勤,怒怼应勤妈妈。虽然观众大呼过瘾,但却不能被当事人接受,说到底,这是邱莹莹自己的选择。
而安迪的做法是关心而不干涉,显然要有分寸得多。作为朋友,要尊重他们的价值观,遇到不同意见,可以善意提醒,但不必过多插手。
有句话一直令我印象深刻:所谓的界限,就是到那里为止的意思。许多看似善意的干涉都是打着关心和爱的旗号,何尝不是越了界。
昨天刚上大学的表妹跟我打电话抱怨,说跟室友关系一直处不好,因为室友老是不经过她的同意,就随便用她的化妆品。
表妹委婉地提醒了几次,但还是发现自己摆放整齐的化妆品,经常莫名其妙移动了位置,于是跟室友发了一通脾气,结果被对方怼回来:我们关系都这么熟了,用用怎么了。
说到底,还是人际交往边界不明的问题。每个人都有所谓的“心理界限”,它指的是我们在心理上能够接受的极限,如果超过了某个特定的范围,就会有一种被勉强的感觉。
在生活里,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。有时候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,我们掏心掏肺地想要对一个人好,可是却伤了别人的尊严。
因为为一个人好,必须要用对方法,必须要用对的方式说。要不然,我们一心一意为他好,他却一心一意觉得反感。
同样的,我们既不能侵犯他人的心理边界,也要守住自己的心理边界。
在偶像剧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人物——便利贴女孩,她是“无法拒绝型”人格的教科书,面对别人的要求总是一股脑地接受。即使违背心愿,不在自己的计划之内,也要委屈自己,迁就别人。面对别人客套的道谢,还要挤出礼貌的笑容:没事儿没事儿,小忙而已。
其实,这样的人大都过得不开心,因为不懂得拒绝别人的要求,所以自己的底线被一次又一次降低。这也是一种心理界限不清的表现,常常会让自己处于矛盾、纠结的状态。
人和人之间的交往,有时候很微妙。有人说: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,互相靠得太紧,会觉得刺痛;彼此离得太远,又会感觉寒冷。
保持合适的距离,明晰自己的边界,才能拥有简单的人际关系,活得轻松自在。
“还没有呢。”
“年龄到了,该找了,一定要找有房子的,这样将来能省好多事儿。这都是经验,为你好。”那个阿姨一脸的自信。
朋友“嗯”了一声,就把脸扭过去,往我坐的方向挪了挪,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。可那个阿姨依旧不依不饶:“哎呀我跟你说,你现在26岁是吧,过了这个年纪就不好找对象了,趁着这两年赶紧找,听我的。”
朋友觉得很尴尬,笑了笑,然后拉着我坐到了别的桌子。
“我是为你好”这句话几乎已经成了聊天终结的必杀技,而且伴随着我们升学、择业、辞职、找对象、结婚生子的每一个选择。每当遇见岔路口的时候,就会听到无数个“为你好”的建议。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像是:你所有的选择都是错的,你必须听我的。
有一档综艺节目专门讨论过“我是为你好”这句话有没有道理。
一位嘉宾在节目中说:做一个善良的人,对别人好,这很棒,但不必去证明你的善良,时间自然会证明。
很多人觉得说“我是为你好”是苦口婆心,其实给身边人建议的时候,直接分析利弊就好。加上“我是为你好”这几个字,往往显得自己站在“绝对正确”的高地,剥夺了对方试错的权利。这种做法,有时跨越了人际交往的边界。
关系再亲密,分寸也不可失。自以为熟、跨越边界,反而容易生嫌隙。
之前热播的电视剧《欢乐颂》中,安迪的办事风格一直可圈可点。面对邱莹莹和应勤的感情危机,以仗义出名的曲筱绡直接在地下停车场暴打应勤,怒怼应勤妈妈。虽然观众大呼过瘾,但却不能被当事人接受,说到底,这是邱莹莹自己的选择。
而安迪的做法是关心而不干涉,显然要有分寸得多。作为朋友,要尊重他们的价值观,遇到不同意见,可以善意提醒,但不必过多插手。
有句话一直令我印象深刻:所谓的界限,就是到那里为止的意思。许多看似善意的干涉都是打着关心和爱的旗号,何尝不是越了界。
昨天刚上大学的表妹跟我打电话抱怨,说跟室友关系一直处不好,因为室友老是不经过她的同意,就随便用她的化妆品。
表妹委婉地提醒了几次,但还是发现自己摆放整齐的化妆品,经常莫名其妙移动了位置,于是跟室友发了一通脾气,结果被对方怼回来:我们关系都这么熟了,用用怎么了。
说到底,还是人际交往边界不明的问题。每个人都有所谓的“心理界限”,它指的是我们在心理上能够接受的极限,如果超过了某个特定的范围,就会有一种被勉强的感觉。
在生活里,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。有时候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,我们掏心掏肺地想要对一个人好,可是却伤了别人的尊严。
因为为一个人好,必须要用对方法,必须要用对的方式说。要不然,我们一心一意为他好,他却一心一意觉得反感。
同样的,我们既不能侵犯他人的心理边界,也要守住自己的心理边界。
在偶像剧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人物——便利贴女孩,她是“无法拒绝型”人格的教科书,面对别人的要求总是一股脑地接受。即使违背心愿,不在自己的计划之内,也要委屈自己,迁就别人。面对别人客套的道谢,还要挤出礼貌的笑容:没事儿没事儿,小忙而已。
其实,这样的人大都过得不开心,因为不懂得拒绝别人的要求,所以自己的底线被一次又一次降低。这也是一种心理界限不清的表现,常常会让自己处于矛盾、纠结的状态。
人和人之间的交往,有时候很微妙。有人说: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,互相靠得太紧,会觉得刺痛;彼此离得太远,又会感觉寒冷。
保持合适的距离,明晰自己的边界,才能拥有简单的人际关系,活得轻松自在。
评论: 0 | 引用: 0 | 查看次数: 2380
发表评论